top of page
bg_01.png
01.png

根據研究,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的孩童,面對憂鬱、健康風險與學習困難的比例都比同齡人高出許多。

 

在臺灣,也有許多兒少因為家庭功能失衡,從小就扛起照顧自己或弟妹的責任,像個大人一樣面對生活的種種考驗和壓力。

 

這不只影響了課業,也讓他們的日常充斥著焦慮與自我懷疑。

缺乏足夠的信心與關愛,這群孩子開始用叛逆來自我保護、獲得關注

bg_03.png
08.png

對他們來說,從課業到人生
都是一連串難解的習題

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,我們可以問家人、問朋友,一起練習寫下答案。但對這些缺乏情感支持的孩子來說,每天面對層層堆疊的家庭困境,連生活都難以招架,根本沒有餘力面對桌上的題目。

10.png
11.png
12.png
13.png

關懷站的學習,從「每天寫作業」這件最簡單,也最困難的事開始。在這裡,孩子能暫時擺脫生活中的壓力,專注在眼前的功課,一題一題慢慢練習。

在難以改變環境的年紀,光是不放棄寫作業,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了。他們不一定要考高分,但我們希望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,學到比成績更重要的事:勇於面對不會的題目,用自己的節奏繼續嘗試,學習對自己負責。

16.png
17.png

品格教育是關懷站特別重視的理念。在每天的相處中,老師們不斷引導孩子,學習禮貌、團隊合作與尊重他人。這些能力不會出現在考試題目裡,卻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。

孩子犯錯時,老師會適時地糾正,更會在他們努力進步時,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。這樣的陪伴不一定會馬上看見改變,但我們相信,孩子會記得有人曾好好地對待過自己,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,也會把這份溫柔傳遞給其他人。

在關懷站裡,練習不只發生在課桌前,也存在於音樂教室、球場,和每一個才藝舞臺上。

因應各地不同的文化,全臺關懷站也各自發展出了多元的才藝課程。不論是小提琴、書法、傳統手作,還是拔河比賽,孩子們都能從中學習團隊合作,也在一次次的練習中,找回對自己的信心。

只要孩子想學,資源和舞臺就交給大人來想辦法,希望物質條件的限制,不再成為他們發揮潛力的絆腳石。

20.png
21.png
bg_04.png
22.png

穩定接住這些在逆境中長大的孩子,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。

 

在資源有限的現場,老師每天都在處理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與行為。我們當然知道,不管是和同學的激烈衝突,還是對學習的拒絕與逃避,往往都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。但身為第一線的陪伴者,要長期承受這些壓力,依舊非常困難。

 

投身教育本就需要極大的心力,但對關懷站的老師來說,更難的是改變的不易。即使想陪孩子走遠一點、撐久一點,面對家庭困境和社會結構這些龐大的問題,仍然時常感到力不從心。

bg_05.png
23.png
25.png
bg_06.png

目前,全台已有 29 個教育關懷站,每週穩定陪伴數百位孩子完成作業、練習生活。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其實都需要長期投入的人力和資源,才能穩穩地撐起來。

 

我們無法立刻解決孩子們的人生難題,但我們相信,只要有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支持,這些在關懷站長大的孩子,就能一直擁有繼續練習、慢慢變好的機會。

 

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基金會仍努力維持每一個關懷站的日常運作,陪著孩子走過生活的風雨。如果你願意支持,我們就能一起讓這些陪伴撐得更久、更穩。

天主教博愛基金會

關懷站好好學

許可文號:衛部救字第 1131363091 號

企劃協力

好事出爐工作室

bottom of page